花生根腐病各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根部发病变褐腐烂,有霉层,植株分枝萎蔫,严重时根系、茎基、荚果腐烂,全株枯死。
花生根腐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维管束寄生菌,存于土壤多年,可致植株枯萎。
花生根腐病在闷热、高湿土壤中多发,发病适温32 - 39℃,带菌植株萎蔫,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会增加发病。
一、花生根腐病的症状
1、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病株根部变成褐色并且腐烂,主根皱缩干腐。
2、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一些受害植株分枝会出现萎蔫的症状,严重的植株全部萎蔫。病枝上的叶片非常快褪色,扩展到叶片全部。
3、更加严重的会导致根系腐烂,茎基部腐烂,荚果也腐烂。病株的地上部表现为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导致全株枯萎,干枯而死亡。
二、花生根腐病病原特征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引起的。镰刀菌属维管束寄生菌。病菌生存于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三、花生根腐病发病规律
1、花生根腐病在闷热天气和土壤湿度高的情况下发生多。根腐病的发病适宜发病的温度在32-39℃之间。
2、带菌植株出现萎蔫的症状。土壤湿度越大,花生根腐病发生越多;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或者在生长后期雨水过多,都能增加根腐病的发生。
四、花生根腐病防治方式
1、合理轮作
在不同的种植区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法。北方地区与玉米、红薯轮作防病效果好。两年以上轮作。种植地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土质干燥的砂质土,或者砂壤土种植花生为。在南方多雨地区采用高垅种植有助于预防根腐病。
2、做好种子处理
用于播种的种子要贮藏好。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40%的三唑酮800倍液,或者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
3、抓好栽培管理
施肥尽可能以有机肥为好。田间杂草和病残株。整治好排灌系统。干旱时适当灌溉,雨后一定理好排水沟。尽量减少灌溉次数。
4、及时施药预防控制
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用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植物生长营养液混合配制,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