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的病虫害特点如下:重大病虫害重发频率上升、迁飞性害虫此起彼伏、流行性病害间隙性暴发、常发性病虫害稳中趋降、新发病虫得到有效控制、重大疫情阻截效果良好。
病虫害可以分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三类农作物病虫害。
一、我国农业的病虫害特点
1、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1)重大病虫害重发频率上升:稻飞虱、稻瘟病、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
(2)迁飞性害虫此起彼伏:草地贪夜蛾、黏虫、飞蝗、稻纵卷叶螟、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在不同地区和时间点上交替发生。
(3)流行性病害间隙性暴发: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在某些时期内暴发。
(4)常发性病虫害稳中趋降:玉米螟、水稻二化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常发性病虫害虽然仍然存在,但总体趋势是趋于下降。
(5)新发病虫得到有效控制:新发病虫如水稻黑条矮缩、白眉野草螟、二点委夜蛾等得到有效控制。
(6)重大疫情阻截效果良好:例如柑橘黄龙病的发生面积下降26%,有效阻截了苹果蠹蛾向黄土高原、环渤海苹果主产区的扩散,以及马铃薯甲虫在东北边境地区的扩散。
2、病虫害分类
(1)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指常年发生面积特别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2)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指常年发生面积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3)三类农作物病虫害:指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和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病虫害。
二、哪些原因会产生农业病虫害
1、品种的抗性
(1)选择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的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害来选择抗病性优良的品种,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这样会节约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缓解病虫的抗药性。
(2)选择农作物品种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抗病的种类。其次也要注意品种适宜的气候条件、种植的地区、种植密度、发芽率和保质期等。
2、病原菌的数量
(1)病原菌数量积累越多,病害发生的越重,传播蔓延的速度也就越快,同一块地,连续种植时间越长,发病的概率也就越大。
(2)最有效的措施是实行轮作倒茬,如水旱轮作、不同的作物轮作等。
3、气候条件
病害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发病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或持续阴雨天等都会诱发病害的发生,要针对不同气候条件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